親子體驗園
農業親子農場已經成為目前Z為火爆的農場發展方向。隨著自然缺失癥也成為目前都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大問題,而家長教育意識的覺醒,也有著強烈希望孩子能多接觸自然的愿望。同時,國家已經開始進行試點,推進學齡兒童參與農事體驗的工作。那么,親子農場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真正滿足家長和孩子們的需求呢?
一個以親子活動為主題的自然生態樂園。提供傳統民俗文化、農耕文化、戶外拓展、牧場養殖、手工益智DIY等體驗服務項目。
1、每個月都舉辦主題活動,吸引眼球
孩子都是喜歡熱鬧的,跟隨季節與傳統節日策劃不同的活動,氣氛越熱烈,越能激發參與熱情。比如夏天來了,玩什么Z涼快?當然,玩水!對抗炎熱,在水中作樂!
△這個槍手有點“冷”
△“狼和小羊”水塘版
△“捕魚達人”鄉村泥塘版
針對傳統節日做活動,比如Z近端午節
△莊重又歡快的開場儀式:雄黃畫額
△傳統美食回味:自制手工粽子
△傳統游戲,溫故知新:田間斗草
分析
招募小朋友來農莊有好噱頭,舉辦各類活動是廣而告之,傳播快。來到農莊有玩頭,用游戲來填滿規劃好的時間,要的就是充實。
2、科普知識,抓住家長那顆猶豫的心
農莊的游客中基本上是一半家長一半小孩,那么如何做到家長愿意花錢帶小孩來這里游玩呢?雷勇認為,除了可以玩好,更重要的就是能讓家長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可以在這里學習到知識。抓住教育這個方面,就等于牢牢抓住了家長和老師們的心,也是可以和市里各大幼兒園取得合作的關鍵所在。
導游帶領孩子們游園,身邊經過的各種各樣植物都是要介紹給小朋友們認識的新伙伴。
“這個叫什么呢?”
“黃秋葵”
“對,是黃秋葵,其實也是綠秋葵,可以幫助腸胃消化,還可以對糖尿病人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從身邊的小花小草到吃過的蔬菜瓜果,到處都是陌生而又熟悉的東西,好豐富的知識大餐。
農民在地里勞作,小朋友經過時,老師立馬教小朋友念起了《憫農二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并集體對農民爺爺致敬 “爺爺辛苦啦!”
分析
抓住教育這個點,就等于抓住了家長和老師們的心,與市里各大幼兒園合作的基礎也由此形成。在農莊里可以完全做到寓教于樂,樂在其中。
3、綠色無公害蔬菜,抓住大人和孩子的胃
農莊里的蔬菜從沒打過藥、施過化肥。用傳統種植方式種出口感好的蔬菜,讓孩子們愛上這里的飯菜,讓家長們找回過去的記憶味道。樹林里,幾十口大鍋排成兩排,4、5個家庭搭伙做飯,一路游玩看到的瓜果蔬菜全成了現成的食材。從田地里歸來,小朋友們還要給爸爸媽媽們當助手,這樣的團隊協作與菜品創作讓每個家庭都在吃吃笑笑中度過。
分析
食品安全這個國民性痛點,可以大大提升農莊口碑好評度。體驗舊時代的柴火飯,吃口香甜的飯菜,這對于身在城里的人們來說真是美味佳肴!